工業企業如何選擇適合的設備維護策略?

一、常見的維護策略

下面列出的是常見的維護策略,以及最佳應用場景和優缺點。一般工廠采用“運行到故障”(只能在故障后修復)或預防性維護(按照預定的時間表)的維護方式。但是,根據資產價值或重要性,我們可能會看到策略升級為預測性甚至RCM維護。

1. 運行到故障維護(故障維護)

運行至故障維護對于對重要性較低或成本較低的設備是可適用的。指設備在運行直到發生故障,才進行維修或部件更換。

2. 預防性維護(PM)

大多數公司都采用這種策略,幾乎所有中小型企業也都使用它。預防性維護包括資產下線,定期檢查,并在必要時進行維修。雖然這是一個相對容易去建立和執行的策略,但從長遠來看,成本是昂貴的。

3. 預測性維護(PdM)

預測性維護是一種基于條件的資產管理方法。通常,監控設備與CMMS相連,并根據監控設備收集到的一些流量計的讀數生成工單。它也可能更簡單,例如操作人員對設備的質量或速度進行視覺檢查。

預測性維護的優點是可以節省維護工時,節約成本,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機器的性能和潛在的問題。

4.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CM)

從認識到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不是線性的出發,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是一個深入的試圖分析每一臺設備所有可能的故障情況的過程,并為每臺機器定制維護策略。

普遍認同的是,RCM是一種技術復雜的方法。因此,RCM多用于已掌握基礎知識的精英階層 -預防,基本檢查和預測性維護。


二、被動維護策略

1. 被動維護策略?

被動維護策略是資產維護最簡單的“策略”。被動維護策略意味著不需要提前安排維護計劃。

然而,被動維護是最有可能發生的維護類型。盡管沒有計劃維護策略,但維護任然是需要進行的。例如:

2. 適合的場景

“沒有維護的策略”可能適用于家庭或小作坊。

3. 不適合的場景

在其他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維護的策略”是不適用的。設備無法使用時產生的風險或安全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三、預防性維護(PM)

1. 定義

預防性維護是在設備上定期進行的維護,以減少故障發生的可能性。預防性維護工作室在設備處于工作狀態時進行的,這樣可以不發生意外中斷。

該維護計劃是基于時間或使用情況觸發?;跁r間的預防性維護計劃的典型示例是每年夏季之前會對空調進行維護?;谑褂们闆r的預防性維護計劃的典型示例是汽車可能每行駛10,000公里會進行維護。

預防性維護比運行到故障才維護更為復雜,因為必須規劃維護計劃。預防性維護比預測性維護要簡單,因為不需要監控,結果也不需要分析。

2. 應用場景

(1)適用的場景,適用于預防性維護的資產包括那些:

(2)不適用的場景,不適用于預防性維護的應用包括那些:

3. 預防性維護的優點

(1)與較不復雜的戰略相比

規劃是預防性維護的最大優勢。在計劃過程中,計劃外的被動維護會產生許多間接成本。非計劃維護的成本包括生產損失,零部件和運輸成本都較高,通常比計劃維護成本高出三到九倍。有計劃的維護,可以降低成本。設備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停機維護,也可以提前準備好所需備件、耗材和人員,以使維修時間最小化,這些措施會降低維護的總成本。

(2)與更復雜的戰略相比

預防性維護不需要基于條件的監視,減少了對設備狀態數據的監測、分析的需要(和成本)。

4. 預防性維護的缺點

(1)與較不復雜的戰略相比

與反應性維護不同,預防性維護需要維護計劃,這需要投入時間和資源。

除非維修頻率經過優化后能保證是最合理的,否則對設備進行的預防性維護的次數會過多或過少。

(2)與更復雜的戰略相比

預防性維護的頻率很可能過高。如果對設備狀態進行監測和分析時,可以降低該頻率,且不會犧牲可靠性。


四、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策略

1. 什么是可靠性維護?

定義: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CM)是企業級的維護策略,是用于優化公司或設施的維護計劃。RCM計劃的最終結果是對每個資產實施特定的維護策略。

有四項原則對于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計劃至關重要。

  1. 目標是保持系統功能

  2. 確定可能影響系統功能的故障模式

  3. 優先考慮失敗模式

  4. 選擇適用和有效的任務來控制故障模式

2. RCM需要提出7個問題,對于每個資產需要提出的七個問題是:

  1. 每個資產的功能和期望的性能標準是什么?

  2. 每個資產如何不能實現其職能?

  3. 每個功能故障的故障模式是什么?

  4. 是什么原因導致每種故障模式?

  5. 每次失敗的后果是什么?

  6. 應該做什么來預測或防止每個失???

  7. 如果不能確定合適的主動性維護,應該做些什么?

3. 用RCM擊中你的目標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故障,最終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為目標。最關鍵的資產是那些可能經常發生故障或者故障后會造成巨大損失的資產。通過這種維護策略,可以確定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后果,同時考慮設備的功能,然后采用最有效的技術來提高整個設施的可靠性。

優點:可提高設備可用性,并降低維護和資源成本。

缺點:不輕易考慮購買和維護資產的總成本。

4. 實施可靠性維護的7個步驟

步驟1:選擇用于RCM分析的設備

第一步是選擇一個設備去進行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分析。

步驟2:定義包含所選設備的系統邊界和功能

設備屬于系統的關鍵部分。系統可以大或小,但系統的功能及其輸入和輸出應該是已知的。例如,傳送帶系統的功能是運輸貨物。它的輸入是貨物,輸出也貨物。

步驟3:定義系統可能出現故障的方式(故障模式)

在第3步中,目標是列出系統功能可能出現的所有故障。

步驟4:確定故障的根本原因

在操作人員,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等的幫助下,可以確定每種故障模式的根本原因。比如傳送帶故障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輥上缺少潤滑,軸承失效或皮帶松動。

步驟5:評估失敗的影響

在這個步驟中,您需要考慮每種故障及其嚴重性的影響。設備故障可能會影響安全、生產、操作等。

步驟6:為每個故障模式選擇一個維護策略

確定每個故障模式的最合適的維護策略。所選擇的維護策略必須建立在技術和經濟均可行的基礎上。

步驟7:實施并定期審查所選擇的維護策略

RCM方法只有在維護建議付諸實踐時才有用。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您需要發現更多信息去不斷進行優化。


五、全員生產維護

1. 什么是全員生產維護

全員生產性維護(TPM)是資產相關的每個人都應參與維護。TPM涉及到所有員工的技能及資產每天的狀態。

2. TPM的優點

(1)更少的故障

維護技術人員不一定每天都使用同一臺機器。但是,當操作員能夠隨時注意設備的變化并立即記錄問題時,故障發生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2)更安全的工作場所

技術人員在急于修復故障時更可能冒險,所以減少故障通常意味著更安全的工作場所。最重要的是,當每個人都保持記錄的時候,問題可以在發生潛在危險情況之前就被發現和處理。

(3)更好的整體表現

如果設施中的每個人都在關注維護,那么小故障就很少再發生,從而幫助您擺脫被動維護。TPM承擔了減輕了團隊的壓力,使他們能夠專注于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從而提高設施的整體性能。

3. 誰應該參加TPM?

在TPM理念下,從頂層管理到設備運營商的每個人都應該參與維護。

管理層應該把TPM作為公司的一項政策??煽啃怨こ處熞残枰獏⑴c其中,因為他們可以分析存儲在CMMS中的維護數據,以便找到相關指標。

操作人員需要負責機器的日常維護。這包括設備的清潔和定期潤滑。運營商可以發現設備老化的早期跡象并報告,以確定改善設備運行的方法。

維護經理和技術人員被期望能優化預防性維護活動。他們也可以幫助可靠性工程師制定的關鍵性能指標(KPI)。

4. 了解TPM的基礎

TPM建立在5S基礎上,有八個支柱。TPM計劃的開始將側重于建立5S基礎和制定自主維護計劃。

(1)分類

分類經常使用和很少使用的項目。

(2)制度化

每個項目應該存儲在一個地方,且只能存儲在一個地方。

(3)整潔

工作場所需要保持清潔。

(4)規范

工作場所應標準化和標簽。

(5)堅持

應該努力不斷地執行其他每個步驟。

一旦奠定基礎,就可以繼續建立TPM的八大支柱。

5. 認真執行TPM?開始測量OEE

TPM是一種伴隨著KPI的維護理念。全員生產維護最重要指標之一是整體設備效能(OEE),它衡量可用性,性能效率和質量。

六、價值驅動的維護

1. 價值驅動的維護

維護在任何組織中都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適當的維護,資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從而導致產出質量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它也會影響到資產或者操作人員的安全。傳統上,維護一直被視為一個組織的成本中心;雇用維護技術人員和購買備件以保證系統運行平穩是需要花費的。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忽視維護對組織帶來的附加價值,例如:

  1. 被動維護成本降低

  2. 降低故障后重啟生產的成本

  3. 限制生產報廢

  4. 宕機成本,如錯過訂單和收入損失

  5. 顧客感知/滿意

  6. 提高產品質量

  7. 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毫不奇怪,維護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可用性,從而為企業增加經濟價值。要將維護視為價值驅動因素,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從基于成本的思維轉向基于價值的思維。

定義:價值驅動維護(VDM)不是一種維護類型,而是由Mainnovation,Mark Haarman和Guy Delahay的創始人開發的一種哲學,用于優化在任何特定時間點的維護價值。隨時進行維護的決定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它要求提高可靠性帶來的價值和維護成本之間的微妙平衡。這在以下四個價值驅動因素中被總結。

2. 價值驅動

資源利用率:可用性是系統在正常運行條件下需要時運行的概率。當系統生存良好時,組織可以繼續生產和滿足訂單。提高可用性意味著可以用相同的設備生產更多的單位,創造更多的收入,而固定成本保持不變。這種情況在需求超過供應的增長型市場中是理想的。對于市場下滑,一個設施的資產利用率提高可能會導致關閉一個姊妹工廠,同時仍然滿足需求。

資源分配:資源是備件,勞動力,承包商勞動力和知識。而這些資源的消耗則包含在成本控制之下。資源分配驅動程序著重于更智能地管理這些資源。例如,更智能的庫存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這降低了相關的運營成本,并限制了部分報廢的影響,從而增加了公司的價值。維護計劃人員面臨的挑戰是在需要進行預防性或反應性維護時確保有足夠的資源。

成本控制:工資,承包商費用,零件,緊急裝運和專業工具消耗維護預算。減少被動維護,從而限制外部承包商的需求,應急部分和技術人員加班可以通過消除開支來增加價值。確定執行維護任務的最佳成本效益時間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一個有效的預防性維護計劃也可以幫助節約成本,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預防性維護的引入,節省的成本在開始下降之前最終會降低。執行額外維護的成本超過了收益。

安全,健康和環境:你可以把安全的價格?一個好的安全,健康和環境(SHE)政策是一個重要的維護價值驅動因素,因為如果做錯了,它可能對未來的現金流量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與維修相關的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或對環境有負面影響,將通過訴訟或政府處罰增加支出。一個好的SHE政策也可以確保運營許可證保持不變。失去經營許可意味著沒有收入。墨西哥灣BP石油泄漏事件表明了SHE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出現問題時對成本的巨大影響。

3. 維修的附加價值在哪里?

從理論上講,維護經理面臨的挑戰是降低相關成本,同時保持或提高可靠性。取決于優先級,這并不總是最大化價值。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SHE因素至關重要。在消費電子等競爭激烈的行業,成本控制居于中心位置。價值還取決于時間。例如,在最近的低迷時期,隨著需求崩潰,汽車行業將重點轉向成本控制。這意味著更少的預防性和反應性維護,并使系統長時間停機,直到經濟地完成維修。隨著訂單的增加,焦點從成本控制轉向資產利用。

通過價值驅動的維護,維護經理應該把重點放在為組織帶來最大回報的價值驅動上。一個好的CMMS將補充價值驅動的維護®。一旦通過VDM®分析確定了最佳的預防性維護行動,CMMS可以配置為在最佳時間自動觸發工單。


七、全生命周期的資產管理

1. 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是一種以系統的、有命周期的、經濟有效的方式來對資產進行運行、維護、升級、和更新。近年來它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因為它可能會對企業的績效和盈利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管理得當,可以提高系統可靠性,同時降低維護相關成本,增加設備的壽命,優化庫存等。

2. 證據資產管理(EBAM)

從歷史看,資產管理并不被視為一項專業管理,而是根據經驗,技術人員投訴,OEM建議等做出決定從而進行管理。常識和專家判斷在EBAM中發揮作用,然而,關鍵資產決策應以更可靠的證據為基礎。

四個關鍵的資產管理決定區域所列如下:

(1) 更換組件

包括確定更換備件的最佳時間。在故障之前進行更換,是提前進行維護,但如果被動維修成本更低,且不存在風險,則設備運行至故障才進行組件更換也是合理的選擇。

(2) 檢查決定

優化維護檢查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降低預防性檢查和故障維護的成本。

(3) 資產壽命

經濟壽命也被稱為服務壽命或使用壽命,是資產使用的預期期限。資產的實際壽命可能比經濟壽命長得多。如果不仔細分析,就可能混淆兩者。

(4) 資源要求

最后一個領域依托維修人員、車間、工具和承包商等,以完成生產,系統可用性和成本目標。

3. 總結

在資本密集型行業,資產管理正在從被動轉變為主動。以證據為基礎的資產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實投資回報率、增加盈利。

助力企業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打造現代化智慧工廠,主要產品有設備管理系統,EHS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數字孿生可視化大屏,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生產ERP,視頻監控,SCADA,能耗管理。
詳細請咨詢客服。
av亚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