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去IOE”運動,意即在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EMC的存儲設備,代之以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低成本的技術和產品。
但目前看,對于絕大多數科技企業來說,以及絕大多數謀求信息化轉型的傳統企業來說,“去IOE”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可以說,去IOE必死!
其核心原因在于,互聯網行業的需求和其它行業很不相同,所以在互聯網行業中適用的技術趨勢,在非互聯網行業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一定是不適用的。
第一,互聯網業務并不需要大量的事務操作,互聯網產品追求的是極簡的用戶體驗,例如電商業務從瀏覽到下單購買,必要的操作可能只需要四步,其它業務可能更簡單。但在其它行業中,則大多需要步驟較多,邏輯縝密,銜接連貫的事務操作。
第二,互聯網可以嘗試一些并不可靠的技術和功能,很多技術和功能,可能這個版本剛上線,下個版本就被砍掉了。但在其它行業中,尤其是需要面向B端客戶進行交付時,技術和功能的發布是相當慎重的,對穩定性要求極高。
第三,互聯網的解決技術只適合其它行業的部分應用場景,但其它行業還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沒有的應用場景,例如私有化部署和交付,大量的定制化分支版本,以及與其它客戶側信息系統的整合等等。
第四,開源的技術雖然成本低,但缺乏服務支撐,而對于并非以IT技術作為主業的各行業企業,并不具備維持大量IT系統研發和運維團隊的能力,所以使用開源技術來去IOE,如果需要新增大量高薪技術人員的話,那么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可能并不劃算,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所以目前看,IOE還是大部分行業的最有效的IT應用模式,這些東西不是說去就能去的。而就算所有企業最終都會成為互聯網企業,首先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其次也沒必要讓IT技術先行,畢竟國內這些互聯網公司在發起“去IOE運動”時,已經頗具規模了,所以“去IOE”完全不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企業”的必要條件和先決條件。更何況,目前的IOE本身也在主動轉型,推出云端的新產品和服務,希望從硬件廠商轉型為服務提供商。
不過,說“去IOE”必死,這是從技術和服務本身來說的,而不是從品牌來說的。出于成本和國家戰略安全考慮,IT國產化的發展正加速推進,目前看,從品牌角度上“去IOE”確實已經可以逐步實現了,“IOE"在中國是可以慢慢死掉的,而替換老“IOE”的,恰恰是當初革“IOE”命的那些中國公司,而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其實和“IOE”已經越來越像了。